1.毕业设计(论文)的主要内容
毕业设计(论文)一般应包含内容:
(1)确定设计(论文)的题目。
(2)外文资料翻译,开题报告(含文献综述)。
(3)进行调查研究或收集资料。
(4)工艺路线的确定,方案比较与选择。
(5)设计说明和计算,技术经济分析。
(6)绘制图纸。
(7)编写设计说明书及计算书,或者撰写报告(论文)。
2.毕业设计(论文)的要求
(1)确定设计(论文)的题目
毕业设计(论文)应保证提高学生理论综合分析能力、工程设计、计算机应用、工程制图、中外文献阅读等技能以及组织协调能力、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训练,因此选题的内容及工作量应力求恰当与准确。
毕业设计课题应符合基本教学要求,面向经济建设,尽量结合工程实践或科研任务。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,给水排水工程类毕业设计课题应以工程设计类为主,当有结合工程类的试验项目,并能在一定期限内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课题,也可作为科研类论文供学生选题。对于已有就业方向的学生可与教师协商做相关业务方向的设计课题。
给水排水毕业设计课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:
①给水工程类;②排水工程类;③建筑给水排水类;④论文类。
(2)外文翻译
指导老师在下达设计课题的同时,要求学生至少查阅三篇与设计课题相关的外文论文,并翻译其中一篇(字数在3000左右),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准确翻译。
(3)开题报告(文献综述)
查阅科技文献报导的成果(包括科技期刊、科技报告、专利文献、学位论文和会议文献等),归纳分析检索的文献,总结类似项目采用的技术路线、工艺方案、选用设备,着重说明新工艺、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设备的应用特点,写出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报告,并附参考文献。
参考文献著录按照GB7714-87文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。
文献综述描述本毕业设计课题范围内学术研究的现状和水平,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,从而确定本课题的主攻方向。文献综述应当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消化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,当然会有必要的转述,但必须避免“复印式”的大段抄录。文献综述要有明确的观点、对某种理论技术、方法的优劣给予恰当的评价,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。
(4)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
针对毕业设计(论文)课题,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或收集资料。资料包括图书、资料、会议文集、政府出版物(如年鉴等)、专利、设计手册、技术规程和标准、产品样本、学位论文等。通过收集相关资料,可以及时地、广泛地了解与本学科领域及设计课题有关的信息与动态,对提高工程设计能力和科研水平大有帮助。
毕业设计主要要求:
(1)设计说明书
针对设计课题,提出2个或以上工艺方案,画出处理工艺流程图,从技术、经济、管理角度定性比较方案的利弊,说明各方案的特点,并确定最终方案。然后根据选定的方案进行工艺流程说明。
设计说明书包括以下内容:
①设计课题原始资料和自然条件。水处理课题原始资料包括污水量、原污染物指标浓度、类别、特性如废水的温度、碱度、悬浮物(SS)、pH值、有机物(COD、BOD)、重金属等。
②工程设计规模。处理量,处理后污染物指标。
③处理工艺路线及原理。处理工艺路线可以方框图表示,每一设备名称应标注。说明工艺过程基本理论、相关生物化学原理。
④工程主要设计结果。可列表说明各主要设备的设计参数。
(2)设计计算书
根据确定的方案计算和概算。选取主要设计参数、工艺条件,计算各工艺设备、管道工程、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。计算涉及设备或构筑物应附图,并注明相关尺寸。管道工程等应列表计算。
(3)技术经济分析
包括工程估价(土建、机械、电气、管道、动力等)、运行费用,由此计算出工程投资概算、单位污染物处理成本。
(4)结束语(讨论)
设计说明书应作简单小结,明确说明该工艺流程及选用设备的先进性、科学性、合理性,也应补充说明该工艺及设备的不足。
(5)参考文献及书目
说明书篇末应列出引用的参考文献,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。
(6)毕业设计图纸
工程设计分初步设计、扩初设计、施工图设计三种,其设计内容基本一致,只是深度、广度不同。毕业设计可以做到初步设计的深度,也可做到施工图深度。
毕业设计图提倡使用计算机绘图。制图要求按照现行的《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》和《暖通空调制图标准》等执行。
设计图主要有平面布置(及管线)图、高程布置及工艺流程图和构筑物工艺图等,要求图纸不得少于6张。
①平面布置(及管线)图
表示工艺设备(处理构筑物、建筑物)相互位置及关系、厂内管线布置,辅助构筑物(泵房、风机房、控制房、化验室等)的布置。比例通常为1:200~1:500。平面布置图应注明各设备尺寸及相互间距,亦可用坐标法表示设备尺寸及其位置。
②高程布置及工艺流程图
正确全面表示出本设计的各处理构筑物等的标高,各构筑物的水面标高等。
正确全面表示出本设计的工艺过程,其中包括主要设备、如净化设备、动力设备以及主要的控制阀门位置。以及工艺中的全部管线系统,包括气、液、固流的走向。
③单体构筑物工艺图
包括设备总图、设备部件、零件图,局部大样图,构筑图应有平面、立面、剖面图,比例可用1:20、1:50、1:100等。
毕业论文主要要求:
(1)论文写作
简单的说,就是大专院校毕业论文的写作,包含着本科生的学士论文,研究生的硕士论文,博士生的博士论文,目前延伸到了职称论文的写作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。一般来说,论文写作,即高校毕业生,科技工作者以及各科研机构,事业单位工作人员,依据一定的论文格式和字数要求,对学习和工作的学术总结和创新。
(2)论文结构
论文由如下几部分组成:论文题目、作者、目录、摘要(中、英文)、关键词、论文正文、致谢、参考文献等
(3)论文正文
(1)引言:引言又称前言、序言和导言,用在论文的开头。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,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,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。引言要短小精悍、紧扣主题。
(2)论文正文:正文是论文的主体,正文应包括论点、论据、论证过程和结论。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:
a.提出问题-论点;
b.分析问题-论据和论证;
c.解决问题-论证方法与步骤;
d.结论。
为了做到层次分明、脉络清晰,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。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,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,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,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。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,一般不超过五级 。
3.进度安排
| 毕业设计(论文)各阶段名称
| 时间安排
|
1
| 布置设计(论文)课题、收集查阅资料
| 第七学期
|
2
| 外文翻译、开题报告(文献综述、方案比选)
| 寒假及开学后2周
|
3
| 设计、计算
| 5周
|
4
| 绘图
| 2周
|
5
| 设计(论文)成果修改、整理及提交
| 1周
|
6
| 答辩
| 2周
|
7
| 毕业设计(论文)成绩评定
| 1周
|
注:学生要将每阶段成果及时向指导教师反馈,并根据指导教师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。
4.毕业设计的评阅与答辩
(1)毕业设计的评阅
分为指导教师评阅和评阅人评阅二部分。
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及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给出评语。评语应以毕业成果为基本依据,实事求是,严格要求。
除指导教师外,教研室指定其它老师为评阅人。评阅人依据设计的难度、工作量和成果质量给出评语及论文的质量。
(2)毕业设计的答辩
①答辩的作用。毕业设计完成后进行答辩,以考核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,训练学生的口头能力,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及论文的质量。
②答辩委员会的组成。答辩小组的成员包括指导老师、评阅人及其他教师或专家,一般应不少于5人,组长一名,秘书一名。
答辩小组根据评分标准给出答辩成绩。
③答辩的注意事项。每位学生必须进行毕业设计答辩。答辩一般分两部分,第一部分为学生自己讲述毕业设计的成果要点;第二部分为答辩教师提问由学生回答。口头汇报应简明扼要,时间约5~10分钟,回答问题约5分钟。汇报时使用PPT及挂图等。学生要认真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,要全面总结,适当复习,答辩前要写好汇报提纲。所谓总结是对毕业设计全过程进行总结。毕业设计时间较长、工作又紧张、忙于赶任务,这时可贯穿起来总结一下。有时,毕业设计的任务较大,自己只是完成其中的一部分,答辩前应对工程全貌作一了解。适当复习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基本知识、基本技能和手段,应进行复习巩固,遇到的难点、创新点可总结提高。对设计中的不足或来不及完成的部分要做到心中有数。
5.其他情况说明
(1)原则上要求做毕业设计,但是如果学生有科研项目,也可以写科研项目支撑背景下的论文。
(2)在校外实习工作的学生,也可以工作单位的工程项目作为自己的设计课题,但是应及时与指导教师联系,并得到教师同意。在设计过程中,应经常与指导教师取得联系,汇报设计进展情况。
(3)说明书与计算书可以合并为设计计算说明书。
(4) 毕业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成绩、评阅教师成绩、答辩小组成绩三项综合评定:指导教师评分占30%、评阅教师评分占30%、答辩小组评分占40%。